2008/09/10

Blood Jade-一封來自泰國Karen族朋友的信

以下內容摘此文件部分內容,有興趣閱讀整份文件的朋友跟我說一聲,我可以傳給你 。


Blood Jade 血玉

自 2001年 起, 特別是去年緬甸鎮壓佛教徒和平抗議之後, 國際民間組織 —— 包括珠寶和貴金屬協會—— 都在促成對緬甸寶石實行抵制和制裁。 2008年 7月 30日, 湯姆·蘭托斯制止緬甸軍人集團反民主行徑法案被在美國簽署生效, 該法案杜絕了一個漏洞, 之前造制裁的緬甸寶石及其加工產品可以通過泰國這樣的第三世界國家進入美國。2007年 12月, 加拿大頒佈法令, 禁止所有來自緬甸的產品進口, 另外,歐盟也禁止了緬甸寶石輸入。 因此, 西方人很可能會借去中國, 或其他的玉石貿易國家如泰國旅行的機會獲取緬甸寶石。然而, 中國並沒有對來自全世界的消費者發出抵制硬玉的呼籲, 很多人可能在並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緬甸軍政府的支持者, 並間接的縱容緬甸硬玉產業所賴以生存的, 大範圍, 系統化的不人道行為。

緬甸為玉石開採而付出人力與環境代價

通過對玉石產業的嚴密控制, 緬甸軍政府以人權和克欽邦人民生活環境的巨大犧牲為代價, 或取巨額利潤。 以下的段落來自 ASKYU的工作人員對對玉石開埰地區數年的調查, 以及 ASKYU在 2007年 9月 至 2008年 3月間對克欽邦居民的三十次採訪, 這些人分別是玉石礦工, 玉石商人, 開採企業雇員, 社區領袖,吸毒者和性工作者。

自 2006年 起, 由於玉石開採地區的擴大 ,數十個村莊和數千居民失去了他們的土地和家園。為緬甸政府工作的公司沒收了土地, 並強制人們遷移。 所有權檔和協議對這些行為無濟於事, 至於補償, 如果有的話也遠遠低於市場價格。 無論口頭報怨還是訴諸法律, 都不會得到任何形式的補償。
出於開採的需要, 整個村莊都要被迫遷移, 而且常常不會告知他們應該去哪里。 開採行動也造成一些地區無法居住, 人們別無選擇, 只能逃離該地。 露天開採以及對土壤的不當處理造成山崩, 土壤流失和反常的洪水。這些因素也迫使人們被迫搬家, 並對環境造成損害。

礦工在毫無保護, 人身安全充滿威脅的環境下工作; 事故造成的意外傷害及死亡不會被記錄, 也不會給予賠償。 那些過去在小規模作業中擁有股份的礦工, 現在只能從企業那裏拿到每天不足1美元的工資。 那些無法找到工作的人只能成為葉馬斯 (Yemase) 或採石者, 他們在被傾倒的土壤或下腳料中篩選玉石。如果裏面被發現有 “公司財產”, 這些人會被企業保安人員, 有時是被雇傭的緬甸軍人追捕, 毆打或殺害。

在玉石開採取, 濫用毒品早已臭名昭著; 海洛因, 生鴉片, 病毒和不同毒品的混合物隨處可見。企業為了讓礦工長久的工作而向他們分發毒品, 而當局則為了從毒品販子那裏收稅, 以及索取賄賂, 放任這類生意泛濫成災。 當局向毒品販子兜售許可證, 並只對那些不付錢的販賣者採取行動。 地方領導人試圖尋找解決辦法, 不關閉毒品中心, 因為毒販向政府行賄, 使他們無法被關閉。

短命的礦區, 有限的工作機會和極低的報酬, 為玉石開採地區的婦女培植了性產業的土壤。 “性中心” 隨處可見, 在一間房間裏, 往往有十到三十名婦女, 她們彼此被簾子隔開, 獨立提供服務。 由於經濟陷入絕境, 年輕婦女發現自己很難擺脫這樣的處境, 因此被迫從事這一職業。 性產業和吸毒行為的氾濫, 為艾滋病的傳播提供了溫床, 並且這一趨勢已經從克欽邦越過邊界, 漸漸傳入中國。 1990年代, 在與緬甸接壤的瑞麗鎮由注射毒品而感染愛滋病毒的幾率高達 60% 到 80%。 如今雲南省已經有四個縣成為“艾滋病流行地區”...................

沒有留言: